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上市车企: 卷不动, 就开整!

发布日期:2025-05-30 01:06:52 浏览:37375

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,无一例外。

“整合”真奇妙,未来很美好。

刚刚打响的新一轮更惨烈的“价格战”,只会让中国上市车企整合降本增效的步子,迈得更大。

这次汽车行业大整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70多年来中国汽车从未经历的,也是汽车资本市场从未经历的——从新势力到传统上市车企,再到国家层面的整合重组……

上汽集团、吉利汽车、比亚迪、小鹏汽车、蔚来、广汽集团、东风汽车集团、长安汽车……几乎没有一家(上市)车企/集团,在这场风暴中能够独善其身,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整合与重构。虽然今年前4个月汽车销量数据看上去很美好,尤其是在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下,市场增速创近年新高,但车大车企掌门人心里都非常清楚,国内汽车市场的大战和暗战,一触即发。毕竟,明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退坡,汽车换新补贴持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在能源转型、智能竞争和全球化布局等多重压力下,最近三年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。尤其是2025年一季度以来,主要上市车企整合步伐明显加快。

从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淘汰,到传统车企的内部资源整合,再到国家级战略整合重组,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加速从“数量扩张”向“质量竞争”转变。作为上市车企,对内对外的重组整合,主旨就是降本增效,从财报业绩上也确实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。01当大众、丰田等世界汽车巨头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技术储备,加速电动化布局,在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快速追赶的同时,开始在保证相同品质基础上更多地选择本土供应商,获得更多价格空间,使得造车新势力原本在技术创新、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,迅速丧失。与此同时,比亚迪、吉利汽车以高性价比车型,让“价格战”亦升级为“价值战”。

—延伸阅读—

万万没想到!上市车企一季报……

两大汽车央企重组新进展来了

双重挤压下,继威马、天际等品牌率先出局之后,合创、哪吒等造车新势力要么已步其后尘,要么就是在生死边缘做最后挣扎。即便近期高合借力“中东王爷”有望重启,但消费者看透了其中的风险,1亿美元注资又能为这家新势力续命多久?不难发现,在新能源汽车市场,几家上市造车新势力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,必须在淘汰赛中转型聚焦。02作为头部新势力代表,蔚来、小鹏汽车发展路径,也显著分化。内部整合,对外求援是唯一出路。2025年5月,蔚来决定将乐道、萤火虫两大子品牌整合入主品牌。内部整合对于蔚来而言,是迫不得已,也是不得不为。

不过,对李斌和蔚来而言,整合这件事,迟做总比不做好。再不济也可以将换电体系转卖给“宁王”,换取一线生机。03相较之下,小鹏汽车面对传统车企产品力的持续升级与自主品牌的价格攻势,深知若不主动变革,其技术优势将难以维持。在王凤英加盟后启动“木星计划”,合并直营与经销体系,引入160多家经销商,将大区制改为小区制,并优化产品结构,砍掉冗余配置,聚焦智能化。通过一系列改革,小鹏不仅稳住了市场地位,还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逆势增长。财报显示,2024年其营收达408.66亿元,同比增长33.22%,归母净亏损同比减少44.19%至57.9亿元。

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,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直言,必须通过整合凝聚资源提升竞争力,“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、散而乱的现象”。吉利控股副董事长李东辉则强调,协同整合是核心战略,将在中后台深度协同,目标实现研发省10亿、采购省数十亿,降低管理与营销费用。2025年一季度,吉利汽车销量为70.38万辆,同比增长48%;实现营收724.95亿元,同比增长24.51%;归母净利润达到56.72亿元,同比暴涨263.59%。

其深层整合原因是传统架构难以适应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,亟需打破部门壁垒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成本。自2024年下半年起,高层变动拉开整合序幕。到2025年初,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、上汽国际、创新开发研究总院、零束科技、海外出行五家企业整合,成立大乘用车执管会集体决策自主板块重大事项。同时,研发、成本工程等统一体系,像零束科技和创新研发总院成为研发部主力,加深研发前后端沟通。通过这种整合,上汽试图解决内部资源分散、品牌定位重叠、研发重复投入等问题。这场改革成效显著,2025年一季度,上汽集团销量为94.49万辆,同比增长13.27%;其中“大乘用车板块”成为增长主力,一季度销售16.38万辆,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大涨58.7%。

得益于此,上汽集团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.4%至30.23亿,在已发布一季报的中国上市车企中,盈利能力仅次于比亚迪与吉利汽车。为提升市场竞争力,实现研产销一体化高效运作,广汽集团也开展一系列整合举措。2025年4月启动研发体系深度重构,成立自主品牌“大研发体系”,预计7月全面完成。同时推进营销体系整合,将传祺、埃安、昊铂三大品牌的营销权收归新成立的“自主品牌营销本部”统一调度。

同为“汽车国家队”的北汽集团,采取“研产销一体化”改革,将北汽新能源与北京汽车的研发体系合并,共享三电技术和智能网联平台。对于财务业绩承压的几大上市国有汽车集团而言,通过整合,将能实现立竿见影的降本效果。06除了企业自身的战略聚焦和战略整合,国家层面推动汽车央企重组,同样成为行业整合的重要力量。2025年,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的战略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,一汽集团与零跑汽车的战略合作也取得新进展。

此次重组既是国家层面为集中汽车央企力量的顶层设计,也是两家上市汽车央企因合资板块竞争力下降、亟需破局的主动选择。近年来,东风与长安旗下合资品牌(如东风日产、长安福特等)受自主品牌崛起冲击,销量持续萎缩,市场份额被新势力挤压,财务业绩承压,倒逼双方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。2024年,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的年销量分别达189.59万辆和268.38万辆,合并后将形成年销量逼近500万辆的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。据公开信息,双方整合将围绕研发协同、供应链优化和产能调整展开,可避免重复投入,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,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矩阵。

财务数据揭示了重组的紧迫性。长安汽车2024年营收1597.33亿元,同比增长5.58%,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5.37%至73.21亿元。旗下深蓝汽车亏损15.72亿元,高端品牌阿维塔亏损更高达40.18亿元。东风汽车集团2024年虽然扭亏为盈,但净利润区区5800万元。07在国家主导的整合中,一汽集团与零跑汽车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另一种思路。2025年3月,一汽集团通过子公司认购零跑汽车约20%股份,双方将共同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动车型。此番合作,一汽可快速获取零跑在电动车平台、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技术积累;零跑则将借助一汽的供应链体系、生产资质和海外渠道,突破发展瓶颈。